在江苏南通市港闸区幸福街道蒋坝村社区,有这样一位平凡的老人,古稀之年,以烛光在苍穹照耀大地;苍老之手,用针线在人间献出大爱。她的心似泥土一样质朴,她的爱如大地一般厚重。一叠叠爱心款,一件件棉被衣,是寄给孩子们的希望,她就是“棉衣奶奶”胡玉英。
但愿苍生无冻馁,不辞辛苦暖人间
2011年的70岁生日对于胡玉英奶奶来说,是她人生道路的一个新起点。这天午后,孙女陶晶梦带着她去彩虹之心义工社南大街收衣点帮忙,看着展板上贫困地区的照片,那些孩子缺少冬衣,手脚冻得通红,老人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过去生活艰难贫苦的日子,心也跟着揪了起来。
胡玉英老人当即决定回家收拾,在家里翻箱倒柜了一阵,她整理出了11条闲置的棉被,当天下午就让家人开车送到了捐赠点。得知物品即将送到西部地区,路途遥远,她又拿出2000元钱作为运费。捐出棉被后,胡玉英成为公益组织彩虹之心义工社年龄最长的一名义工,正式踏上了慈善公益这条路。
之后,就经常看到胡玉英老人骑着三轮车,顶着严寒酷暑,辗转在大街小巷收闲置衣物。一辆三轮车,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,上万件衣物、上千条棉被、几百双自己缝纳的新棉鞋,还有10100元的善款。从2011年到2019年,棉衣奶奶胡玉英的三轮车蹬过了8个年头,走遍了大街小巷,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冬天。
胡玉英担心贫困地区学生吃不饱穿不暖,还资助了3名困难学生:一个是甘肃六年级男生,每年600元;一个是通州区二年级女生,每年1000元;还有一个是河南的五年级学生,每年1000元。老人说:“只要有能力,我会一直帮他们直到上大学。”胡玉英和老伴都是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,退休工资每人每月也就2000多元。有人帮她算了一笔账,她的退休工资,基本都花在了做好事上。
寒冬酷暑亦无悔,风雨无阻爱心路
因为担心老人过于操劳,胡玉英的孙女婿张海波常对老人嘱托,“出去注意安全,不要太牢累,今年是(做善事)最后一年。”可是老人舍不得放下,每次都嘴上答应得好好的,到了第二年又忍不住行动起来。老人常说“小时候家里困难,政府每年都会发棉絮被和过冬衣服,现在我们情况好起来了,有余力了,就想帮助其他困难的人。”
每年开春,她就会开始着手募集新一年的捐赠物资,这一坚持,就是8年。老人如今年纪大了,力气不比从前,每奔波一次都要耗费不少时间。老人年事已高还患有痛风和哮喘,可是只要有人打来电话捐衣服,她就不顾一切地骑着小三轮车上门去收。有一次,三轮车轴承坏了,抛锚在半路上,前不着村后不着店,胡玉英硬是咬着牙,顶着夏天的炎炎烈日,4小时走了10里路,把一车衣服拉了回来。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,吃不了的苦,胡玉英老人却甘之如饴,在她看来,能让更多贫困山区的人穿上温暖的衣服,所付出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。收回来的衣服,老人都会洗净、晒干,再整理打包。她经常说:“做善事,人活得高兴”。
善行义举树榜样,慈善事业共接力
一次,老人得知义工收到的衣服多,鞋子少。外面买的棉鞋又贵又不暖和,老人自己动手重操旧业,在自家小楼的二层搭建了一个工作台,胡玉英纳鞋底,老伴帮忙踩缝纫机。纳鞋底、缝鞋面,只要有空她就会眯着眼睛拿起针线。胡玉英年纪大了,但穿针引线的动作依旧熟练,多年的操劳,让她的手上布满了老茧。胡玉英说,“做的不同颜色大小的,有大人穿的,有孩子穿的,自己做的结实点儿,至少能穿个几年。”受她影响,胡玉英的丈夫、孙女、孙女婿、自家姐妹们也都投身扶贫和公益事业。
在她的带领下,丈夫、孙女都成为了义工,孙女还加入服务“麦田计划”,乡里乡亲们除了主动给她提供闲置衣物外,许多老姐妹闲暇时也会来帮她一起做棉鞋。附近一家制衣厂听说了她的故事后,还免费提供做鞋子的面料。2018年,胡玉英在蒋坝村社区成立了“胡玉英慈善工作坊”、“胡玉英姐妹微家”,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加入到这个公益慈善的大家庭。
胡玉英一家多次获评 “文明户”,并在2017年被评为“全国最美家庭”。2019年被评为江苏“感动中国”人物。
来源: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:秦春凤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